20世紀最受爭議也是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既是作家個人藝術風格的集中體現,也是后現代主義文學名聞遐邇的經典。小說講述了中年男子一位接受過高等教育行為卻逾越道德范疇的歐洲移民,與一個可愛卻又危險無情的青春期女孩的之間的瘋狂戀情。
「洛麗塔」讀書筆記2500字 第(1)篇
首先,這本書的書評又多又長,可能我的書評要被淹沒在里面了QAQ
但是如果有誰點開了我的這條消息,我希望他能好好的讀下去,所以我會有邏輯的認真寫一遍。下面我分兩大點若干小點來闡述我的觀點:
一、亨伯特不愛洛麗塔
1、注意這本書的大背景:亨伯特入獄受審。
試想一下,如果自己是個罪人,你不想為自己減輕刑罰嗎?作為讀者,作為一個陪審團,我覺得不能因為亨伯特講什么就輕信他,他說他愛洛麗塔,我覺得這是他的詭辯,李國華還說自己愛房思琪呢!而且我覺得這種書就不要去看電影了,本來就有爭議的書,電影演不出書里的細節,并且你看的電影,其實是導演的“讀書筆記”。
2、亨伯特和其他的性感少女
在遇見洛麗塔之前,亨伯特也遇見過許多性感少女,在遇見洛麗塔之后,亨伯特同樣對其他性感少女有過想法。但是,為什么是洛麗塔?如果說亨伯特不再對洛麗塔之后的女孩子有想法,我會覺得他可能真的有愛,但結果是洛麗塔是最契合他心目中的性感的女孩,他愛上了理想中的一個實體,不過這不妨礙還有更加理想化的洛洛麗塔,只是亨伯特后面一直沒找到。
3、亨伯特軟禁洛麗塔
關于這點,有人說是愛,有人說是純粹的占有欲。這里先講沒有愛的占有欲。沒有愛的占有欲更加說明了實體化的洛麗塔僅僅是亨伯特的所有物,這個洛麗塔,只有我亨伯特可以碰,男孩子不能碰,女孩子帶上手套小心一些!哦對了我還有雙眼盯著監控。不說這種軟禁有多惡心了,這種行為已經是種犯罪!
4、亨伯特開槍
這里有人說是因為他愛洛麗塔,也有人說他是贖罪,暫不講愛,這里就是亨伯特自我救贖也是他的自我感動,他明白了在他失去洛麗塔以后,這是他最后能為他心中的性感女神所做的事了,并且他是真的恨奎拐走了洛麗塔,所以開槍,算是自己對失去洛麗塔的一些安慰。再結合大背景,殺人是犯罪,亨伯特是因為殺人入獄,而不是因為洛麗塔入獄,既然他深愛洛麗塔,不愿在洛麗塔活著的時候出版這本書,這就很矛盾,又想告訴別人,又不愿傷害當事人,可是如果當洛麗塔死了再出版這本書,亨伯特就不傷害洛麗塔了嗎?亨伯特在最后幾頁說:出版這本書,不是為了拯救自己的性命,而且拯救自己的靈魂。他在臨死前想的仍然是自己,他明明可以把自己和洛麗塔的秘密永遠帶走不為人知,因為他是殺人入獄,而不是強奸入獄,沒有人知道他跟洛麗塔的事,如果他不說的話。所以到最后,他是保全了自己的靈魂,以洛麗塔為代價。所以讀者,你還覺得他愛洛麗塔嗎?
二、亨伯特愛洛麗塔
1、占有欲是因為愛
其實我很不想承認亨伯特愛洛麗塔的,雖然有時候會動搖,但是還是會極力把自己從這種想法里掙脫出來。但是即便亨伯特有愛,這種愛也是不珍貴的。他軟禁了洛麗塔,不僅隔絕他與男孩子交往,還監視她的日常生活。
由于他們關系的特殊性,亨伯特的這種心理能夠理解,但是換個想法,洛麗塔一開始是對亨伯特有好感的,她是隨著時間延續,越來越厭惡亨伯特這個人。
為什么厭惡?
①洛麗塔長大了,她有自己的想法。她發覺自己與繼父的關系是不倫的,她有了羞恥心。
②亨伯特的壓迫造成了她的反抗。雖然亨伯特在其他方面對洛麗塔不錯,但是各種人身限制難免教人產生反抗逃離的心理。所以洛麗塔早些時候沒有離開亨伯特的原因就是,她無法獨立生存,她需要這個男人維持生活,在攢不到足夠的錢時離開這個男人,她勢必需要依靠別的男人過活,但目前來說,這個男人對她還不錯,所以湊合著過。所以設想一下,亨伯特如果不用這種方式,與洛麗塔以平等姿態相處,真正的好好的談戀愛,尊重她不限制她的自由,局面也許不一樣。即便分手也是體面。所以說到底他還是把洛麗塔當成私有物,即便有愛,也是病態的不珍貴的。
先這樣吧,暫時想不起別的,有的話以后補充。如果不認同我的朋友可以說出你的想法,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沒必要互相抨擊。就先這樣了,2019年讀完的第一本書√
「洛麗塔」讀書筆記2500字 第(2)篇
“不要可憐克·奎。上帝必須在他和亨·亨之間作出選擇,上帝讓亨·亨至少多活上兩三個月,好讓他使你活在后代人們的心里。我現在想到歐洲野牛和天使,想到顏料持久的秘密,想到預言性的十四行詩,想到藝術的庇護所。這就是你和我可以共享的唯一不朽的事物,我的洛麗塔?!?p>漫長到甚至冗長的痛苦的囚禁般的生活、迷茫而無意義的瑣碎到極致的漫游。這本書的極其細膩以至于有些意識流的寫作有非常含蓄而美麗的地方,有太多隨性而至的文學“把戲”,戲劇中宿命般的鋪墊與暗示,但是拗口的句子和晦澀的意象(或許是翻譯)、亨.亨混亂的精神狀況(有些地方真的讀不懂?。┮沧屛叶啻位杌栌?,不得不中止閱讀。
欲望驅使的愛情。亨亨是罪行的施加者,是性變態,是毀了洛一生的人。但同時也是自身欲望的受害者,在道德與欲望的雙重壓迫下精神分裂的人。他對洛麗塔的愛由欲望產生,以欲望來表現,但又不全然是欲望,是有強烈的奉獻的——雖然直到最后才能隱約看出這一點,此前只有無盡地為滿足自己欲望而對洛麗塔的剝奪。所以他們之間也從來沒有精神的連接,出于愧疚、出于自責、出于罪惡、出于欲望……我想亨亨是躲避洛的心靈的,他不敢真正面對自己所奴役和傷害的女孩。所以洛總是他性感少女范式里的樣子,加上一點叛逆、一點粗俗、一點天真的愚蠢。
以前不覺得,現在確實覺得《洛麗塔》像《房思琪》的侵害者version,雖然亨亨在自傳里如何掩蓋、粉飾自己,雖然洛麗塔這樣的“性感少女”與房思琪有多么不同,雖然亨亨對洛是真的有瘋狂的不顧一切的愛的——但是他們都同樣強硬地在性和心靈兩個層面上長久地凌虐了少女,毀了她們本應快樂的青少年,乃至毀了她們的一生。就像亨亨也記得自己半夜醒來,看到洛麗塔在浴室里對著鏡子眼神空茫地流淚。
讀這本書讓我對納博科夫更加感興趣了。他的寫作手法,他對歐洲的深深眷戀,他奇怪的鋪陳方式和有趣的文字游戲,他對美感和美學的追求……看后記納博科夫說自己不得不以英文而不是最擅長、最熟悉的俄文寫作,字里行間流露出的落寞竟然讓我也覺得有點難過。多可惜,我大概不可能會看到他以俄文寫作的原作了。
其實很好奇,亨亨到底是因為安娜貝爾的死造成的陰影才喜歡“性感少女”,還是安娜貝爾只是他發現這種喜好的開端呢。不過大概連亨亨本人也無從得知這個答案吧。要是安娜貝爾沒死就好了。
以及美國的風光真無趣啊……荒漠、田園、漫長的公路……讀他們的公路旅行實在是太累人了,竟然只記得汽車旅館[微笑]。
讀完真有種松了一口氣的感覺。想法零碎無章。就像我讀時也常?;秀鄙裼我粯?。除了開頭和結尾,竟然只記得一些簡短的描寫語句。腦子里有一種彌漫而幽遠的灰粉色薄霧,覆蓋在洛麗塔黃色的、跳躍而鮮明的印象上,像電影倒帶一樣逐漸逐漸遠去,略過美國的山川田野和安娜貝爾曾在的海灘、略過比爾茲利可笑的中學和陰森乏味的“著魔的獵人”,穿過拉姆斯代爾丑陋的街道走過長長的門廊——薄霧揭開了,她在那里。草坪上的洛麗塔。讀著書翹著雙腳,抬起的臉就這樣撞入那雙癡迷的眼睛。
再也不會有比這更美的時刻了。如果這個故事就只停在開頭多好。
啊。為什么洛麗塔是黃色的?
大概是因為這本書的封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