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推理小說一定要有死亡,這本書所觸及的或許就是最殘忍最令人絕望的一種情境。一起事件,一個人的一生因此改變。仿佛跌入蛛網般絕望的掙扎,可這黑暗的盡頭在哪里?世界還會有光亮嗎?薰子放棄所有,堅持守護的這一切真的像想象的那樣嗎?我心里的可愛寶貝,卻成了別人眼中駭人的怪物。他們說我把瑞穗當成玩具,說我在玩弄一個死去的人。我不懂,瑞穗明明還活著,他們為什么說她死了呢?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死亡是一個瞬間,其實死亡是一個過程。絕望的守護,遙遠的念想,無盡的掙扎。當希望變成一種絕望,痛苦有如無邊的黑暗吞噬人生。挑戰人性與道德的界限,對人類心中之愛的終極考驗。
「沉睡的人魚之家」讀書筆記2500字 第(1)篇
世界上有很多痛苦,來自于意外。不管你說多少對不起、我愿意代他去死,都沒有用。
看到這本書里的女兒瑞穗是因為在游泳池溺水而造成腦死亡,我想起來今年八月份發生在一家健身房里的事情。這家健身房是健身器材和游泳池一體化的場館,本來夏天游泳的人就多,而且因為是小孩子放暑假,所以場館里人擠人。我辦健身卡是為了游泳減肥,之前試了跑步、跳操什么方式都堅持不下來,還很累。聽說游泳的效果很不錯,我就選擇離家近的健身房了。
不過我沒有考慮到附近小區的小孩會這么多,健身房推出少兒游泳培訓課,結果場館里震天的孩子打鬧身影。小孩子聚集在一塊本來就很容易出問題,健身房為了安全問題明確規定必須家長坐在游泳池邊看著孩子??墒怯械募议L會不得空,就安排爺爺奶奶帶著。
這一天,有一個小一點的男孩子是由奶奶和媽媽陪同來的,另一個大男孩只有爺爺陪同,而且這個爺爺只是坐在前臺的休息區,不時跑出去抽煙,沒有進入游泳館區域。矛盾就這么發生了,大男孩和小男孩在游泳池里玩耍,說是大男孩,其實只是個子高一點,都是上小學的年紀,鬧得天都要塌了。兩個人突然開始爭一個球球,開頭是在水里你追我趕,后來就不對勁了,小個子快要追上大個子了,大個子直接按著他的頭硬生生把他往水里悶。我剛下水,只敢在角落里練習打腿,然后就聽見兩個女人的尖叫,館里本就有回音,嚇得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一抬頭就看見幾個游泳教練沖過去,馬上從水里拉上來一個小男孩。
有驚無險,男孩嗆了幾口水,沒什么生命危險??墒菋寢尯湍棠虈槈牧税?,那個大男孩一邊按一邊說“再搶我就淹死你!”然后兩家人就在前臺鬧起來了,抽煙的爺爺問問男孩的受傷情況,然后說:“我道歉好了吧?”本來就是他家孩子不對,雖然人家婆媳倆說話聲音是大了很多,嚷嚷著說話的,可是很明顯你這態度讓人太惱火了??!什么叫“道歉好了吧?”委屈你了唄?
這時候大男孩就開始哭,爺爺也不樂意了,誰家孩子都是寶貝疙瘩,心里都疼啊,健身館負責人出面也協調不好,婆媳倆報了警,等警察來了圍觀的人更多了,我就收拾東西走了,不知道后續怎么樣。
婆媳倆不會游泳,兩個人出事都是坐在那里后怕地哭泣。我覺得只要有共情能力的人都可以理解她們的心情,如果當時出事了,對方又是小孩子,賠錢又有什么用呢?就像若葉一直隱瞞瑞穗出意外的真實情況,最后小孩子道歉要幫忙照顧她一輩子,能安慰熏子失去健康女兒的痛苦嗎?
作為丈夫的和昌工作繁忙,在熏子懷著兒子時第一次被發現出軌,之前還有多次出軌,兩人選擇暫時分居。然后在兩人為孩子面試知名私立學校時女兒發生意外,溺水送進加護病房,再到被醫生判斷為大腦無法正常發揮功能,幾乎可以說是腦死了。
悲劇就這么猝不及防地來臨,每個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墒茄邮菑氖贾两K都一直堅持不懈的那一個,她積極跟在護工身后學習護理知識,無微不至地照顧女兒,只要她還在呼吸,她就有蘇醒的可能。
作為丈夫和父親的和昌也開始幫忙,給女兒做“借助橫膈膜起搏器”幫忙自主呼吸的手術、安排星野上門為瑞穗鍛煉身體肌肉等,這些背后都是大筆的金錢支出。
在瑞穗病后,似乎每一個人表面上都是盡心盡力的,可是慢慢地隨著照顧時間變久,熏子對待瑞穗開始不正常了,或者她的愛開始自私了。她訓練女兒的身體肌肉、帶女兒參加兒子的學校典禮,甚至還操控女兒的面部表情……先是兒子生人受不了,小孩子在學校里承擔了巨大的壓力。畢竟只是小學生,只是覺得躺著不動就是死亡,還不會分清腦死和正常死的區別。想一想熏子的行為就覺得恐怖:她還強逼著生人邀請同學回家來看看“會動”的瑞穗。
就算是一個成年人都很難接受,比如說當時星野的女朋友真緒,看到突然抬起右手的瑞穗,嚇得直接不告而別,光是想想那情形,我讀到那里的時候都頭皮發麻,更何況是一群小孩子?
熏子的執著是有道理的,她希望不只自己承認瑞穗還活著,別人也要承認。她是一個孤立無援的母親,我可以理解她痛苦的感受。后面她見兒子并沒有通知同學參加慶生會,大為惱火給了生人一巴掌,從這開始她就病態了,再到報假警通知警察上門……報假警不需要負責任的?不過好在從這時候她可以接受女兒的情況了,慢慢地放手。
生活中,遇到這種情況難以放手讓孩子離開是正常的事情,可是“死者已逝”,只能節哀順變。
熏子聽若葉是因為給自己揀戒指才出的意外,而且也沒有及時呼救的時候,反應竟然是“原來是這樣”小聲嘀咕???我可能真的沒那么大度,我覺得作者這里處理的不是很好,反應平淡過度了。
總的來說還是挺好的一本書,不過日本作者都有多條線索發生寫作的技法,不是平鋪直敘的那種,一開始看的時候很難堅持下去,讀了幾章情節展開就好了。
很多讀這本書的網友說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會一直救到沒錢救、無力回天為止,我的答案是:我也一樣,一直等到你停止呼吸,雖然肉體消亡,但是會讓你活在我的心里。
「沉睡的人魚之家」讀書筆記2500字 第(2)篇
#讀都讀了不如就寫個簡單的書評吧#
這本書第一次進入我的視野時,我簡略的看了看書評,因為怕被劇透的太徹底,或者怕被主觀性特別強的評論影響,我在看書之前看評論總是大致瀏覽。然而除了差評以外,還有很多評價覺得一般,我也就沒有讀這本書。幸虧它又一次進入了我的視野,而幸虧這次我選擇了它,我覺得這是一本很棒的,引人思考的書。幸好我沒有最終錯過它。
東野圭吾的書總是帶有思辨的,帶有質疑的。他借由不同人物,展現不同觀點,并對社會現象亦或是道德法律,提出質疑。他也總能就一個大的難題,一步一步推進情節的發展,在思辨質疑中,慢慢給出自己的想法或者解決方案,讓書讀起來流暢,且更吸引人。
是的沒錯,這本書就講了小女孩發生意外之后的事,整本書都在講這個。我在之前的別的書評中也說過,我很討厭小孩,我對小孩比對其他人會更沒有同情心。很多人在面對別人的悲劇時,總是格外理智,做出最符合利益的選擇。那是因為,自己不是利益相關人,當然站著說話不腰疼,書中的小女孩,如果帶入成自己最愛的親人,還會覺得這么做是在玩,這么做沒有意義嗎?
之前看了一本書《莉莉和章魚》,主人公最終選擇了安樂死自己的狗狗,但是在那一瞬間,我突然意識到,一旦真的選擇放棄治療,選擇死亡,就什么都沒了,什么都沒了。所以當最愛的親人心臟還在跳動,呼吸還在繼續,甚至還在生長的時候,我怎么舍得放棄,我怎么舍得承認他腦死亡?我怎么舍得在他心臟還在跳動的時候就開膛破肚挖出鮮活的器官去救助其他也許很可憐但我根本不認識也和我不相關的人?
看書的時候我就覺得為患有心臟病的小女孩募捐的那段應該是假扮的。尤其是那些觀點,如果是老師提出的,真的是太自私太殘忍了,沒有人有資格那樣去巴不得別人捐贈器官,憑什么?所以后來心臟病小女孩的家人的說法也真的很正很棒。
書中的母親對待女兒,并不是當成玩具,她需要安慰,她走不出來,但是她也真的幻想或者希望有一天,女兒能好過來??茖W的發展,人體的奧秘,誰知道呢?而其他人能夠走出來只不過是愛的沒那么深罷了。最后舉刀沖突的那段,再次直擊了法律和政府的界定不清。然而我覺得,醫院如果自主判定腦死亡,對心臟還在跳動的患者就那樣停止治療,也很殘忍,且沒有給親人選擇的權力和接受事實的時間,更何況,誰知道是不是誤診呢?或者說誰會不希望奇跡發生呢?這個決定當然是應該由有情有義的家人來決定,而不是由沒有關系照章辦事的其他人來決定啊。
我覺得日本有這樣一位總是心系自己國家的現狀和發展的作家,是日本的幸運,雖然我覺得東野圭吾的書結局往往政治正確,然而有這樣的思辨和質疑,真的很寶貴,也很給人啟發。
我希望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都能健健康康的,和我一起生活到很久很久,很久很久的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