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漫步者的遐想》讀后感1000字
孤獨漫步者的遐想 盧梭
這本書,本是我在大二就一直想讀,但從未有能力也未有動力完成的一本書,我相信當時的我想讀它卻沒有這樣做,確實因為我閱讀此書的功力不足或者我閱讀此書的某種機緣未到,正因為我一向特別珍視拜讀盧梭著作的機會,絕不會浪費任何多余的精力在對我來說根本無法企及的著作,特別是盧梭最后階段的這部經典,所以當你曾經拜讀過懺悔錄后被懺悔錄的坦白直率震驚到自慚形穢緊接著又傾倒于文中的優美文筆進而卑微到塵埃似的無法自拔后,且突然在多年后發覺自己竟然有這樣的閱歷或積累出的聯想力去和作者平等地對話或者能夠耐心地傾聽他的每一句教誨時,這種喜悅和快樂便是一種心心念念且難以言表的,孤獨漫步者的遐想就是這樣繼了懺悔錄的后塵卻更加無拘無束無懼無畏地描述在十段不同的漫步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發,你盡可以用現代人的一種不負責的態度去認為這就是一個受迫害妄想者所產生的某種譫妄或者幻覺,但你永遠無法參透如果你親自處在盧梭這種被迫流亡避世的絕望心態后,還能寫出這樣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作品,如果懺悔錄是一部入世的曠世佳作,那么孤獨漫步者的遐想便是出世的曠世絕作,這是一部比懺悔錄更為瀟灑自如淡定如處子卻比之更優美繁復的類似蒙田隨筆錄的著作,孤獨者永遠只珍愛自己,當這種對自己無邊無際的遐想和珍愛借以優美文字和深刻思想,則必然是孤獨的最高境界吧。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百年后的拿破侖和盧梭一樣,都非常喜愛普魯塔克的作品以致達到傾心的地步,這將是我讀孤獨漫步者的遐想的意外收獲,雖然我早知道普魯塔克這位古羅馬歷史學家的大名,但的確我對他的了解不會比對古羅馬塔西陀或西賽羅更多。最后一段漫步回憶了曾賦予他一生最溫馨美好的一段短暫時光—盧梭和華倫夫人的愛情,這段時光不僅塑造了當時只有十七歲的盧梭未來性格,也留給讀者們無盡的甜美卻無法延續的遺憾。因此當我們面對這樣的絕美佳作,特別是盧梭沒有寫完此書便溘然長逝留下的無盡遺憾,我從來不認為我有這樣一種資格去寫這樣輕浮的書評,雖然確實存在一種沖動我愿意去訴說對這本書的感覺,但也絕對不敢不負責任地說這就是我對這本書的書評,如果你讀懂了或者觸摸到我對盧梭的那種無以名狀且無以復加的特別傾慕感覺,也許你也可以窺探到他內心豐富敏感的神秘憂郁氣質吧,雖然那種因我而起的感覺只及孤獨漫步者的遐想所帶來的震撼的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我都已經心滿意足了。